據地產站4月2日報導,荃灣環宇海灣對出的一幅社區用地,早前擬改劃為私人住宅,提供約790伙。改劃日前合共接獲39份公眾申述,當中高達38份意見持反對立場或就申請提出負面意見,但規劃署不接納上述反對申述,料城規會本周四(3日)審議後,維持改劃的機會頗大。
按照當局早前建議,上述用地將由地由「政府、機構或社區 ( 9 ) 」用途改劃為「住宅(甲類)22」用途,並訂明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主水平基準上150米,日後以總地積比率約6.2倍,發展2幢35層高的住宅,提供約790伙私樓,住用總樓面涉約42.6萬平方呎,另外設有社會設施、公眾停車場及零售設施。
該39份申述均由個別人士提交,當中大部分人持反對意見,主因是用地鄰近高速公路,景觀欠佳及位置不便,不適合作住宅用途,而且住宅供應過剩,發展商未必對用地有興趣,加上發展會妨礙通風,構成屏風效應,交通及運輸影響評估亦未有考慮到北部都會區所增加的乘客流量對屯馬線的影響。
亦有部分意見指,目前用地用作停車場,如將用地改劃為私人住宅,會減少該區的泊車位供應,而因周邊地區的替代泊車設施不足,會導致違例泊車的問題。
不過,規劃署拒接上述反對申述,重申政府在出售土地時,會考慮市場變化,讓市場環境平穩及健康發展,維持持續及穩定的土地供應,而用地亦已納入今個財政年度的賣地表內。
同時,項目的發展密度約6倍,與周邊其他高密度的住宅發展相符,加上用地位置方便,除了位處港鐵荃灣站及荃灣西站的服務範圍內,亦有多條巴士及公共小巴路線,加上屯馬線現時的客運量足以應付乘客需求,料發展對該線帶來的新增需求甚微,因此預計城規會審議申述後,維持改劃的機會頗大。
新聞來源 → 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