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期間有6大禁忌?

      據地產站3月4日報導,2025年3月5日又到驚蟄!一般人都想到「打小人」,但其實原來「驚蟄」同地下昆蟲有相當大的關係,而「打小人」由來並非「打人」,而亦是與蟲有關的。

      民間相傳驚蟄前後的日子,昆蟲從入冬開始便藏於土中,不吃不喝稱為「蟄」,不過到了春雷之時,大地甦醒,打雷驚醒地下的昆蟲、動物,紛紛從土堆裡爬出來稱為「驚蟄」,也象徵人們要把握雨水與陽光,開始進入春耕、萬物更新的時候。

      古據台灣的民俗專家表示,驚蟄日祭拜虎爺,不僅能趕走小人,也能「咬錢」、「招財」。拜虎爺時,可以準備三層肉、雞蛋,以及帶殼或皮的乾果,如龍眼乾、橘子等,代表脫胎換骨、改運,祭拜時面朝東西大利方的天上默禱祈求。

      至於民間的「打小人」,起源其實是中國務農社會相傳,驚蟄期間會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蛇蟲鼠蟻,並四出破壞農作物,而只要在驚蟄當天拜祭百獸之首白虎就能鎮壓該些害蟲,而且驅除百邪千害。

      打小人的儀式主要有祈求平安、解災解難及趕走小人的作用。後來,打小人儀式漸漸由廣東一帶流傳到香港,而儀式多年來於香港的發展間呈現了許多不同方面轉變,包括步驟、儀式、內容、形式等活力四射,是進行祈福、接財氣的重要時刻。

      驚螫除了祭白虎、打小人等重頭戲外,其實亦有客家「炒蟲」及食梨等習俗,喻意遠離蟲害瘟疫。當中,客家於驚蟄「炒蟲」的民間說法很多。時至今天,農家仍會在驚蟄雷動、百蟲伏出之前,將五穀、豆類、南瓜及各種蔬菜的種子,放入鐵鍋內乾炒至熟透,再分給家人及鄰居進食。

此外,驚蟄期間亦有6大禁忌要守運:

1.避免結婚或相親

      民間流傳,驚蟄當天結婚或相親恐遭雷公懲罰,象徵婚姻不順。古諺有云:「驚蟄嫁娶淚汪汪,雷打鴛鴦各一方」,意指驚蟄成婚易遭拆散,故傳統上不宜在此日舉辦婚事或媒合相親。

2. 避免前往山區森林

      驚蟄時節萬物甦醒,昆蟲活躍,前往山區或森林容易遭遇大量蚊蟲,增加被叮咬、過敏或感染風險,建議減少進出此類環境,特別是對昆蟲過敏者應格外注意。

3. 避開談判與簽約

      民間認為驚蟄日「小人、害蟲多」,此時進行談判或簽約易遭算計,恐有損失,甚至可能引發糾紛或官司,建議選擇其他吉日處理重要決策。

4. 避免隨意指天

      傳統習俗認為指天是不敬之舉,尤其驚蟄時雷公甦醒,若無意間指天,恐觸怒雷神,帶來不祥之事。因此,此時應避免手指天空,以示敬畏。

5. 兒童避免前往空曠地

      驚蟄時節雷聲頻發,幼童若在空曠處聽見雷聲,可能因驚嚇而哭鬧不止,甚至影響心理狀態。若天氣陰沉,應避免帶兒童外出,以降低受驚風險。

6. 避免穿裙子

      驚蟄象徵氣溫回升,冬眠的昆蟲與蛇類逐漸甦醒,民間流傳此時蛇蟲活動頻繁,穿裙子可能增加被叮咬的風險,建議改穿長褲,降低蚊蟲侵擾並保護腿部安全。

閱讀同類熱聞特色圖片

新聞來源→ 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