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地產站9月20日報導,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表示,農曆七月期間,不少人查詢有關凶宅按揭的問題。談到「凶宅」,未知大家是如何定義這類單位?其實所謂的標準答案並不存在。
一般而言,大家傾向認同是指一些單位內或相關範圍曾經發生過非自然死亡事件的住宅物業。而所謂「非自然」,例子則有自殺(割腕、跳樓、服毒)、兇殺(謀殺或意外)、意外死亡(火災、墮樓),或其他非自然事件(如單位內發現屍體)等。
但如果有不幸事件發生在單位,而事主最後又非在單位內過世(如在醫院),則未必會被視為凶宅;自然死亡(如老死、病故)也如是,視乎不同銀行的取態。
有些人百無禁忌,更不懼怕在農曆七月傳統這個「猛鬼」時節購入凶宅。當中的最大誘因,相信是凶宅較難找到買家承接,售價因而相對便宜。如果是一筆過「full pay」買入,只要買家不拘泥單位的「前塵往事」,則可輕鬆以相宜價錢買到心儀單位。
但如果買家需要借助按揭貸款完成交易,則要留意凶宅對於按揭批核的影響。一般而言,銀行對凶宅的批核態度謹慎,只有部分銀行願意處理申請。更甚者,大家要留意就連凶宅的樓上、樓下、同層甚至同坐向的單位,都可能因銀行估價困難而影響轉讓。
惟凶宅要承造按揭亦非不可能。據筆者經驗,這類按揭的處理大致可以分為幾種情況。首先是一般典型的凶宅按揭申請。不同銀行除了對凶宅的定義不同,其處理按揭申請的方式亦有不同,如已確認單位是凶宅,買家可即管向更多間銀行遞交申請,或透過專業的按揭顧問揀選合適銀行,只要任何一間取得估價,都很大機會可以獲批,按揭成數最高可做到七成,但要留意凶宅的估價一般只會是同類單位市價的六成至八成左右。
另一種情況是銀行懷疑申請單位同層存在凶宅,但又未能確定具體單位、事件細節及發生時間等。為了準確掌握單位的市場價值及潛在風險,銀行可能會直接向單位業主查詢了解,如果單位中的不幸事件乃自殺或意外,還是會有較大機會可以成功估價及批出按揭。
第三種情況乃銀行起初不知悉單位是凶宅,亦沒有人主動披露。如果單位中過身的人正是業主,銀行進行查冊時會查到業主的死亡證,死因屬於非自然的話,銀行有機會會撤回其批核。反之,如果過身的只是一個租戶,若事件並沒有載於媒體報道、凶宅網,又或其他紀錄,銀行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當成一般按揭申請批出。
所謂「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一些投資者著眼單位的轉售價值多於風水命理。凶宅的成交價通常比市價低約三成,故市場上仍有不少買家感興趣,包括一些外籍人士。
筆者最近就協助了一位買家購入深水埗一個凶宅單位,買家事前已知悉單位曾有人身故,銀行估價時亦認定該單位是凶宅,但最終仍能批出七成按揭,供款期三十年。當然,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有人敲門是否就不可以驚?當然不是!凶宅單位是否買得過,大家可以自行斟酌。
新聞來源→ 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