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地產站6月14日報導,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明日起卸任,今日發表最後一篇網誌,認為市區更新的關鍵,「成也復修、敗也復修」,需要在不同樓齡的樓宇實踐多元的復修策略,延長樓宇壽命,提出以「預防性維修」為基礎,建立財政儲備。
該篇網誌是韋志成上任市建局行政總監9年間第220篇網誌,他指,在第一篇網誌曾經提及,「究竟市建局要做幾多才夠?」、「點樣做先能更有效?」,當時已經預視單靠重建,無法應對市區和樓宇老化的挑戰。
市建局投放資源,從三方面推動樓宇復修的工作,自2016年至今,已推出超過30項相關的措施, 當中15項更屬首創、率先試行的新猷,包括設立「樓宇復修平台」網站、成立「樓宇復修資源中心」、推出「預防性維修資助計劃」。
市建局團隊已於去年構思啟動「樓宇復修新策略2.0」研究,除從法規要求、體制安排及善用創新科技這三方面展開研究,亦正好回應行政會議早前撥地予市建局,並要求市建局須在加強推動樓宇復修提出具體建議。
具體來說,將探討是否透過立法或修訂涉及樓宇保養的相關法規,要求業主為樓宇制訂周期保養維修計劃、為維修基金制定預算和供款的法定安排等,促使業主更積極履行保持物業良好狀況的責任。至於在體制安排上,由於樓宇老化的數量只會有增無減,研究亦探討設立專責法定機構,負責統籌、推動和監管所有與樓宇復修保養相關事宜的可行性。
此外,應用新科技或技術延長樓宇的可使用年期,亦是研究的重點之一,將仿傚「煥然懿居第三座」的經驗,探討如何在不同類型、樓齡的樓宇在維修工程及預防性維修措施方面,應用新科技、技術及物料的可行性,提升樓宇的壽命以減低未來的重建壓力。
新聞來源 → 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