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地產站3月26日報導,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出席與立法會的前廳交流會,她指出,提出「按實補價」概念,即是進行地契修訂時,按照實在興建多少樓面去決定其補價,而非使用最高樓面定補價,目的是讓一些發展早日可以「去馬」和成事。
甯漢豪在會後指出,就著3個議題聽取議員意見,包括1.減低建築成本和精簡審批流程;2.補地價「按實補價」;以及3.北部都會區城鄉共融計劃。
在降低建築成方面,甯漢豪指,分享了準備在某些環節進行中央採購,接下來亦會多用由專業人士自行認證的措施,且時就著發展項目地下停車場樓面豁免,對成本和時間都有很大的影響,能否就地面停車場,都能給予樓面面積寬免,當中有甚麼事項要注意。
至於在地契修訂及短期租約方面,甯漢豪指,很希望短期內能有些措施利便一些商業地帶,無論在商場內或商業大樓外,現時有一些公眾休憩用地,如何能拆牆鬆綁,讓業權人善用這些地方舉辦活動,令社區、整個經濟氣氛得以帶動。
甯漢豪亦提出「按實補價」概念,即是進行地契修訂時,不一定要用最高樓面面積定其補價,還是可以按申請人提出,而按實在將會興建多少定其補價,目的是讓一些發展早日可以「去馬」和成事。
在第三方面,則是就是北部都會區如何能夠真正做到城鄉共融,,例如鄉村發展地帶內的現有屋宇,容讓有多些商業活動,或經營飲食和民宿,如何能拆牆鬆綁。制度上如何方便鄉村居民與政府甚至企業合作,將某一條村的味道發揚光大。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早前曾經提出多項北都的發展建築,其中就包括「按實補價」建議,劉國勳稱,感謝政府積極回應,此舉除令發展商在不同發展周期,可以按實際情況考慮投資和發展,無需一次過投放大筆資金,減低前置風險,相信有助加快北都的產業發展和落地。
新聞來源 → 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