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油或含毒素傷肝及致癌物質

      據地產站9月23日報導,豉油為一般家庭日常煮食幾乎是必用的醬料,但原來豉油內有可能含「有毒物」,有機構早前曾檢測市面上常見的豉油,發現部分含急性毒素「黄曲霉毒素」,而消委會亦曾檢測過市面的豉油,有部分樣本驗出微量可能令人類致癌的4-甲基咪唑,而其中1款生抽的菌落總數遠超內地標準上限。

      生物科技檢測公司「水中銀」曾檢測市面上47款常見醬油,結果發現有逾6成醬油都未達「品質卓越」的標準,部分含有急性毒素「黄曲霉毒素」,當中有近1成樣本含量超標,長期食用恐引致心血管疾病、骨骼異常發育等問題。

      「水中銀」於2018年5月至19年2月,從本港超市購入47款常見醬油、豉油及鮮露作檢測,包括本地及國際品牌如李錦記、淘大、萬字醬油、金蘭、美極等,當中包括29款生抽醬油、4款老抽、5款鮮露、1款甜豉油、2款減鹽豉油、2款蒸魚豉油,及4款其他調味醬。

      在急性毒物測試中,19個樣本評為綠魚(表現理想)、22個樣本評為黃魚(表現合格);6個樣本評為紅魚(有待改善),當中4款來自香港,2款來自內地。「水中銀」指出,生產醬油用的大豆常受黄曲霉菌影響,而黄曲霉毒素屬於急性毒物的一種,經常攝入大量黄曲霉毒素,恐會傷肝並導致急性中毒,同時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骨骼異常發育等風險。

      食安中心指,水中銀的生物測試,只能顯示食物可能含有類雌激素物質或對魚類胚胎有毒的物質,但不能篩選及確切指出所含物質為何及其含量,因此不能用以評估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亦不適用於食物安全的執法檢測工作。

消委會測試40款豉油 11款驗出有令人致癌物質

      此外,據消委會早前就市面上40款常用的豉油檢測中,發現當中有11個樣本驗出微量可能令人類致癌的4-甲基咪唑,含量由0.1ppm至15.9ppm不等。以「御品皇金標老抽」含量最高,檢出15.9ppm,食用2毫升,已攝入31.8微克4-甲基咪唑,其次的「同珍王字老抽」檢出 4.2ppm,食用7毫升,已超過美國加州規定須附警告的29微克的參考指標。

11款驗出有微量可能令人類致癌的4-甲基咪唑的豉油:

生抽醬油

  • 廣祥泰一級生抽
  • 美味棧古法頭抽
  • 高力斯頭抽皇

老抽

  • 同珍王字老抽
  • 大華老抽王
  • 珠江橋牌金標老抽王
  • 御品皇金標老抽

蒸魚豉油

  • 珠江橋牌蒸魚豉油
  • 同珍蒸魚豉油

甜豉油

  • 金御膳甜豉油

辣椒頭抽

  • 美味棧辣椒頭抽

      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4-甲基咪唑列為第2B組物質,即可能令人類致癌,而現有資料顯示長期進食過量的 4-甲基咪唑會令實驗老鼠致癌,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oin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指一般食用分量不會對人類造成健康問題。

      香港法例並無訂明4-甲基咪唑在食物中的最高限量,不過美國加州規定,如生產或銷售的產品令人每天攝入多於29微克4-甲基咪唑,須在產品包裝上加上警告字句提醒消費者。

10款豉油達甲級品水平

      此外,在多種醬油產品中,有10款樣本達甲級品水平,分別是「萬字減鹽醬油」(#1)、「李錦記金醬油」(#5)、「八珍濃釀生抽」(#7)、「美味棧古法頭抽」(#13)、「高力斯頭抽皇」(#14)、「九龍醬園金牌生抽皇」(#17)、「上字魚生醬油」(#32)、「東字魚生豉油」(#33)、「萬字魚生壽司醬油」(#34)及「美味棧辣椒頭抽」(#35)。

豉油選購及食用貼士:

      醬油及鮮露的好壞和味道主要取決於原材料的品質,以及製造的配方和工藝。良好的醬油應呈紅褐色或棕褐色,並有光澤,香氣帶有濃郁的醬香,味道鮮美醇厚,鹹味適中。鮮露則應是呈棕褐色的透明液體,或許有少量聚集物或沉澱物,但無肉眼可見的雜質或黴菌生長,開封後無異味,並具有獨特鮮美的滋味和氣味。

      消費者選購時,應同時注重食物品質及安全,宜盡量選擇天然釀造的產品,留意成分表的原材料、色素及其他添加劑,選購成分表中大豆、脫脂大豆、小麥、麩皮等成分排在較前位置的產品,以減低進食到污染物的機會;並細閱營養標籤上標示的鈉含量,選購鈉含量較低的產品。

      消費者應保持良好均衡的飲食習慣,注意食用分量,以免攝入過量的鈉及糖。另外,應按照包裝上列明的儲存方法儲存醬油及鮮露,尤其是已經開封的產品,以免因錯誤儲存令產品變質。

新聞來源 → 按此瀏覽